学前融合教育中的环境设置研究主要讲述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的营造
进行融合教育的儿童大多为听力障碍、轻度智力落后、肢体残疾以及一些轻度自闭症或有自闭倾向的儿童,所以我们的环境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出小范围的调整。比如增加一些助听设备、提供多感官通道的刺激物、有序安排环境布置、保证日常活动的稳定性、调整器材的可接近性。
但是未来的发展并不仅仅停留于此,环境要适合各类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无论他们的需要何在,无论他们的残障程度如何,所以对环境布置的整体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规划时可以利用家具、地面质地、高低、色彩等不同的材料将活动区域有效地划分,既可以提供不同的感官刺激,也有利于儿童对不同区域的认知。美国加利福尼亚教育部提供了学前儿童环境布置的方案,充分遵循了环境布置的原则,考虑到了儿童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5.3 教师态度的接纳与责任的承担
最初,把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与普通儿童隔离可以减少教师的责任,教师不用再为那些无法适应正常教学的有特殊需要儿童设计特殊的课程,制定特殊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不用再为他们设计独特的教育方法。但是融合教育乃至后来的全纳教育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放回到普通教育环境,原则上,每增加1个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班级的班额要相应减少3到6人,但是根据中国的国情而言,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教师要承担的责任就要多得多。
教师要接纳并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尤其是接纳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发展落后,尊重他们的需要,发掘他们的潜能,重视他们的优势所在,而非缺陷。
教师的态度接纳后,要在教学上也接纳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学前融合教育要保证儿童可以得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服务与支持;儿童有在最少限制环境下参与适合他们年龄活动的机会。而教学是培养儿童情感、认知、技能等方面的能力,使儿童参与日常生活,对于正常儿童设计的课程未必适合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所以一定要为儿童量身定做恰当的目标和合理的评估方式,调整预期期望值,在自然情境中提供教学,分小步达成目标,提供真正的机会平等。
5.4 提高家长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和补充,学前融合教育应该要求家长参与其中。一方面,家长可以利用有效的观察技能去理解儿童是否可以在此环境中学到知识、技能和情感,可以在延续的家庭教育中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去促进儿童的学习;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参与到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中,增加与孩子的互动,让儿童不产生心理上的恐惧,这样就不会造成行为上的焦虑。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学前融合教育中的环境设置研究(11)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