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融合教育中的环境设置研究主要讲述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的营造
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来说身体上的安全是外在的可以看得见的,那么心理上的安全是他们内心的感受,比外在的安全来得更重要。
所以器材、教具、玩具的选择要做适当地调整,减少对儿童缺陷的关注,鼓励儿童面对自然环境中的障碍,有针对性地训练其缺陷,使儿童可以独立、自主地参与环境。同时器材、教具、玩具等日常学习用具和日常学习计划安排是有序的、稳定的,保持一定地规律性,在常规场合出现。 可接近性并不意味着儿童对于所有器材都可以唾手可得,可以适当地放置在他们看得见但拿不到的地方,以训练儿童的移动和语言技能。
4.1.3 为儿童量身定做恰当的目标和合理的评估方式
对于儿童 ,每个教育者都有一个心理预期,都希望儿童往好的方向发展,往既定目标发展,但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由于能力和发展水平的迟滞会出现落后,预期目标的未达成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恐惧,使教师、家长失望,所以说教师要调整预期期望值,可以适当降低预期目标,但是并不是简单地降低要求,而是分小步达成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提供鼓励、支持和适当的挑战,帮助儿童达到目标。自然,评估不是为了简单地打分,而是为了评估儿童的教学计划是否合适,儿童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等。
4.1.4 采用自然教学法,提供自然情境
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可以从讲授到示范到演示,直接指导,要求儿童独立完成,安排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给予儿童及时的纠正、指导和反馈。尽可能为儿童提供一个真实的自然情境,和他的生活环境相类似,因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迁移能力差,不会从一个情境中汲取经验运用于另一个情境,所以教师的活动安排、器材使用都要贴近生活。同时在教学中也要设置一定的障碍,因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未来融入社会的漫长道路中还要经历许多磨难,最初的一帆风顺对他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他设置一系列真实的障碍,这些障碍难易有度,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可以克服的,又不会挫伤儿童的自信心。
4.1.5 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并能给予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与他人的互动机会
教师可以用眼神、拥抱、表扬来激励儿童,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有意义的、快乐的一件事情。同时不忽略他人对儿童的影响,将家长、同龄正常儿童纳入教学,成为一个有效的组织部分。比如可以在儿童学习的开端加入成人的帮助,然后根据儿童的发展情况,逐步减少帮助;让同伴成为最好的示范和帮助者,通过伙伴教学来达到目的。
由此可见,教师是学前融合教学中的核心,教师的思想、态度、处事方式直接影响到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融合教学环境中的效果。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学前融合教育中的环境设置研究(8)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