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前融合教育中的环境设置研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3 本文由夜如此凄美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前融合教育中的环境设置研究主要讲述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的营造

学前融合教育中的环境设置研究

姚 丽萍(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 2012.07.10 步入20世纪90年代,融合教育成为了特殊教育发展的主流,如何让儿童在一个主流的环境中享有平等的权利是每个特殊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奋斗的目标。对于处于融合环境中的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来说,如何受到最小限制,如何得到最大能力的发展,是教学环境布置中的重要策略。而在学前融合教学中,其环境设置可分为两个方面: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着重于研究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创造一个最少限制、安全、有效的外在环境;而心理环境着重于探究创设一个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与同伴、教师、家长之间有效互动的内在环境,其最终目的在于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学前融合的环境下取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本文就是从物理环境设置和心理环境设置两方面总结国内外一些有效的经验和策略,为中国更好地发展学前融合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1. 引言

上世纪六十年代,隔离式的特殊教育的公正性受到了质疑。专家认为隔离式的特殊教育只利于教师及正常学校的学生,把特殊学生与正常儿童隔离减少了教师的责任,教师不用再为那些无法适应正常教学的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设计特殊的课程,制定特殊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不用再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设计独特的教育方法。于是掀起了一场回归主流运动,又称融合教育或一体化教育。目的是将残疾学生和非残疾学生融合在教育和社区环境中。 融合教育的最新发展是全纳性教育,指在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无论他们有何种残疾也无论他们的残疾程度如何,他们必须在正常班级内接受所有教育。这一教育形式的开展将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双轨制的教育体系合二为一,但这类教育形式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学校和社会的所有资源,不仅是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合作,还有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家长、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所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融合是指那些过去由于某些障碍被隔离安置的个体现在可以平等地参与到所有的社会活动中来。而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而言,融合教育还包含一种发展性的平等,即教育教学、活动安排、环境布置都是经过设计、调整的,是结构化的,使其他儿童家庭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家庭都有获得平等参与的权利、机会和可行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儿童在优势领域得到发展,发挥潜能,能参与每日的生活环境,掌控日常生活事件,在学习中获得问题解决的能力,并能自如使用、发展社会交往能力,胜任社会角色,发展社会竞争力,最终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学前融合教育通过针对性地调整与设计,目的在于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特殊幼儿参与环境的时间与强度,使他们发展从环境中学习的能力,同时增加他们与同伴接触、互动的机会,使他们能掌控社会情境与交往技能;帮助儿童及其家庭尝试使用社区资源,参与社区活动,以提供日后更多平等机会,并且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社会,最终能有机会回归主流社会;同时可以预防继发性障碍的发生。

学前融合教育的成功需要多方的支持与合作,主要是个体、环境和机构三方的合作。本文旨在回顾、总结国内外对学前融合课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环境创设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学前融合课程中的环境创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学前融合教育中的环境设置研究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学前融合教育中的环境设置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21245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