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文献综述
等[Lee1996]。
大多数Ecoil重组过程都采用分批.补料培养模式来达到高密度培养[Lin2000]。分批.补料培养,就是在培养过程中补加限制性的营养物质,以控制生长条件,如代谢溢出、有毒代谢产物的积累以及氧的可获得性。原则上,分批.补料过程是一个分批过程,但过程中补加浓缩底物,而这种浓缩的底物通常是葡萄糖。当分批阶段初始葡萄糖被消耗完时,接下来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将营养物连续补入反应器中,并使补加的量很低,以控制生长速率,从而控制细胞的生长状态。
通过分批.补料发酵,重组Ecoli细胞密度一般可达到50到1009/L细胞干重[Lee1996;Riesenberg1999],Hu等[2003]采用pH—stat反馈控制最终细胞密度达到1839/L。
et使用渗析反应器,重组Ecoli细胞密度可达到1909/L[Nakano
理论最高细胞密度(~2009/L)[Lee1996]。
1.2.1乙酸对重组£coli高密度发酵的影响a1.1997],该值已接近
Ecoli高密度发酵生产重组蛋白过程最大的问题就是乙酸的生成[Lee1996;Eiteman&Altman2006;Meyeta1.2007]。乙酸浓度高于1.0到1.Sg/L时,不仅抑制细胞的生长,
eta1.1988;Jensen&Carlsen1990;Luli&Strohl1990;而且抑制重组蛋白的表达[Shimizu
Saneta1.1994】。此外,乙酸的产生也代表了碳源的分流,即使得细胞及重组蛋白的得率
et降低[Meya1.2007]。
乙酸在中性pH环境中以离子化(CH3COO‘)和质子化(CH3COOH)两种形式存在。当这种亲脂性的弱酸为非解离形式时,可以穿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内,使膜两侧的pH梯度失去偶联。一旦穿过膜,在细胞内(pH7.5)它就解离为一个质子(i-I+)和一个阴离子(CH3C00’)。这个质子可酸化细胞质,这样就降低了膜内的pH值,使膜内外的pH差(Apn)减小,减弱了质子推动力,从而干扰ATP的生成;而阴离子增加了细胞内部渗透压并干扰甲硫氨酸的合成[Wolfe2005]。应该注意到,培养时pH越低,乙酸未解离形式含量越高,乙酸抑制作用就越强[吴军等1996;周涟等2003]。
此外,研究表明,乙酸影响数种蛋白和基因,特别是那些涉及Ecoli转录及翻译机制、一般应激反应和调节的蛋白和基因[Eiteman&Altman2006]。而且,乙酸对产重组蛋白的细胞抑制作用比对野生型的细胞抑制作用更强[Kohetal.1992],同时细胞诱导表达蛋白后产生乙酸的临界比生长速率更低[Akesson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重组E.coli生产类人胶原蛋白发酵调控策略与500L中试规模放大方法优化(1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